
文 | 美物計
林深時見鹿,
海藍(lán)時見鯨,
夢醒時見你。
這段話,
相信大家都在網(wǎng)上見過。
很多的人,用它來表達(dá)
喜歡或想念一個人。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
“林深時見鹿”出自李白寫的一首詩,
經(jīng)化用改動后,
才成了現(xiàn)在常見的樣子。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隱隱犬吠,淙淙流水,
灼灼桃花,帶露凝香;
林深路長,時見鹿現(xiàn),
溪水長流,不聞鐘聲;
野竹橫生,青霧迷蒙,
飛流如帶,直掛碧峰。
雖然尋人不見,雖然略有惆悵,
但這一幅生趣盎然的世外桃源景象,
還是讓人心生靜謐與向往。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錯覺?
生活中真正念念不忘的
其實是些無目的間得到的東西。
偶然吃到的食物,
某次意外的邂逅,
看似無用的愛好,
還有兒時簡單的快樂。

那一年,李白還沒有離開四川,
推算下來,尚在年少。
他喜劍,喜修道談玄,
還一邊讀書,一邊走遍周圍的山山水水。
有一次,他到了戴天山,
這是他讀書的地方大匡山
附近的一座山,
在唐朝,雖不及終南山有名,
但也是很多人的隱逸之地。

本來他想尋找一個道士探討下,
結(jié)果沒有人知道道士去了哪里。
李白頗為遺憾,
卻又被戴天山的風(fēng)景所吸引,
于是,寫下這首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他從早上出發(fā),
溪水聲、狗叫聲,聲聲入耳,
桃花凝露,朵朵含情;
到中午,來到茂林深處,
時不時見到小鹿,
走到溪邊也聽不到道觀的鐘聲,
讓人無比心靜;
傍晚之時,他終于到了山頂,
霧靄朦朦,野竹橫生,
還有飛流直下的泉水,
掛在碧綠的山間。
(責(zé)任編輯:盧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