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看片,国产欧美三级,91综合久久久久婷婷,91大神在线观看视频,狠狠色网站,亚洲国产成人资源在线软件,午夜色站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文化頻道>>文化>>正文
偏頭關之陸路關口:紅門口(上)
2024年03月15日 09時40分   忻州日報·文化旅游周刊

水泉堡南門 楊峻峰 攝

偏頭關是明長城上的外三關之一,是明九邊重鎮(zhèn)之山西鎮(zhèn)所在地,山西鎮(zhèn)總兵在此駐扎110多年。偏頭關作為長城上的重要關口,這個通關的“口”在哪個位置?實際情況是偏頭關不同于其它關,它有兩座關口,一是水路關口關河口,一是陸路關口紅門口。

紅門口位于偏關縣水泉鄉(xiāng),明代建有水泉堡,堡名是因該地泉水旺盛而得名。紅門口是明二邊長城上的一個關口,相傳宋代穆桂英曾在此鎮(zhèn)守。關口南至八柳樹堡20里,至偏頭關70里,西至草垛山堡20里,東至老營堡40里,居于偏頭關與內蒙部落接壤的中路。出關2里就是內蒙古清水河縣川峁村。從內蒙經水泉村,有一條由三股地表徑流匯成的季節(jié)河叫水泉河,河道寬敞,直通關河。水泉堡坐落于河道邊上,地勢平緩,自古以來就是長城內外居民交往的重要通道,也是蒙元騎兵入侵中原的重要通道,因而長城防務顯得尤為重要。北魏時期此地就筑有長城,到了明代,長城東西橫跨水泉河,鎖住了紅門口,在水泉村設置了水泉營,這里成為一座戒備森嚴的雄關險隘。

水泉營始建于明朝宣德初期。宣德九年(1434年)山西鎮(zhèn)總兵李謙建堡,始為土筑,設置防守,有官兵500名、官廳2座、營房40間、倉廒1座、草場1處,堡外有壕,建南門1座,門上建有敵樓。成化二年(1466年)建水泉營,是明王朝鎮(zhèn)守紅門口的游擊將軍署,號稱“三關前哨”。隆慶二年(1568年)改設守備,設中軍、把總各1員,兵士增加到1004名,馬驢300匹頭。建有紅門隘口1處,市堡1座,所轄邊長36里。明萬歷三年(1575年)城堡包磚,周長2里又120步,高3丈5尺。萬歷四年更添防守官1員,領旗軍140名鎮(zhèn)守,重點防御市場的安全。分守長城36里又8步,邊墩26座,火路墩9座。在這36里的長城段上,有兔兒洼等11處溝谷極沖,直通長城外的防守營地。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緊挨水泉營堡又創(chuàng)筑附堡1座,萬歷二十八年附堡包磚,一面緊連舊城,另三面周長1里又51步,高亦3丈5尺。到崇禎八年(1635年),水泉營改設參將,全營兵士增到2500名。置中軍、千總、把總、坐堡官、防守官各1員。至明代末期,水泉營猶存兵丁1140名,是偏頭關長城沿線駐軍最多的堡寨之一。盡管史書記載不全,但仍能查到水泉營部分守將的名字,如任過游擊將軍的有:陳一言,偏關人,隆慶二年(1568年)任;李兆龍,偏關人,武進士,萬歷年間任;齊廣,原籍不詳,崇禎十一年任;田秉德,原籍不詳,崇禎年間任。任過守備的有:倪秉勛,原籍不詳,萬歷壬子年(1612年)任;假主忠,偏關人,武進士,崇禎年間任;邸明翰,偏關人,崇禎年間任。

水泉營紅門口作為長城上的重要隘口,是草原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的主要隘口?!缎笊轿魅?zhèn)圖說》載:“本堡逼鄰虜巢,為偏關肩背,山坡平漫,虜馬易馳,未款前大舉,零竊歲無虛日,石州之變,虜正由此。”這零碎的搶竊歲無虛日,可見水泉軍事防務之緊要和麻煩。明代許銘的《破虜傳》載:正德丙子(1516年)10月10日,俺答兵2萬余人經過偏關之水泉營,入犯興縣、嵐縣、岢嵐等地,搶擄人畜,損失慘重。特別是在嘉靖、隆慶年間,明蒙沖突不斷加劇,蒙元俺答部多次派遣使臣與明廷協商,想納貢稱臣。嘉靖十三年(1534年)俺答汗第一次主動向明朝提出“通貢”,希望雙方和睦相處,發(fā)展互市貿易。他還承諾“約束其下,令邊民墾田塞中,夷眾牧馬塞外,永不相犯”,其目的主要是想換點生存物資。然而,俺答面對的是傲慢的嘉靖皇帝,不僅不能如其所愿,求貢反而屢屢“損兵折將”。于是俺答便不顧代價向明王朝大舉進攻,不僅攻擊京城,還曾經三次主攻山西,攻陷離石并波及汾陽、孝義等地,史稱“石州之變”。于是,水泉營這個進攻山西的必由之路備受明廷的重視。

俺答兵的不斷進攻,給明王朝穩(wěn)定的生產生活造成極大影響,特別是給邊防居民造成生命和財產的損害。如《三關志》記載:“水泉營、老營堡、青糜子溝一帶故多屯田,草場先年耕牧,得利人有。蓋藏軍政弗修,寇警時至,遂乃歸罪田畜,禁民勿耕,是謂懲噎而廢食也?!边@則記載很是傷感,偏關境內的水泉、老營、青糜子溝一帶有人耕種土地,俺答路過時屢有搶掠,明廷的官員竟然怪罪于百姓的耕種放牧,認為俺答是因此地百姓的糧食牲畜誘惑而來,為了不被搶掠,干脆不讓百姓耕種,因噎廢食。

為了穩(wěn)定邊防,隆慶四年(1570年),在內閣大臣高拱、張居正等人的籌劃下,根據宣大山西總督王崇古的建議,對蒙古各部長封號官爵,在貢額、貢期、貢道、互市、撫賞、歸降等六個方面做了規(guī)定。明朝封俺答為順義王,開放11處邊境貿易口岸,其中就有紅門口互馬市。這一系列邊貿和平共處促進蒙漢雙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協議,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隆慶和議”。 (楊峻峰

(責任編輯:盧相汀)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