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2015年11月13日晚,在法國巴黎市發(fā)生一系列恐怖襲擊事件。警方在街頭警戒。(圖片來源:法新/新華)
恐怖主義的幽靈四處游蕩,部分國際熱門景點、度假勝地成為恐怖分子的重點襲擊目標。慣于在外國沙灘曬太陽的歐洲人如今也不敢隨便出遠門,寧可選擇離家近點的地方度假。
“安全”,如今成了國際旅游業(yè)者最看重、最值錢的無形資產(chǎn)。誰握有更多“安全”籌碼,誰就是贏家。
【游客何日再來】
位于紅海之濱的塔巴高地是埃及著名陽光海岸度假勝地。負責這一地區(qū)旅游開發(fā)經(jīng)營的是總部位于瑞士的奧拉斯科姆集團。集團目前在高地運營25家酒店和度假村,擁有近1.5萬張床位,但日子畢竟大不如前了。
埃及總統(tǒng)穆巴拉克2011年被迫下臺后,埃及局勢動蕩,恐怖主義趁機加大滲透。奧拉斯科姆集團生意連帶遭了殃,股價從150瑞士法郎暴跌至不足10瑞士法郎。
穆哈卜·貝克爾是塔巴高地度假區(qū)安保部門負責人,任務(wù)很重。整塊度假村占地400萬平方米,足有616個標準足球場那么大。度假村主要入口有埃及警察和貝克爾領(lǐng)導的安保隊伍站崗,這個隊伍有100人左右。每部進來的車輛都必須接受安檢,包括用鏡子照過底盤、讓爆炸物嗅探犬嗅過,方能進入度假村。任何人都必須遵守這個規(guī)定,連他們上司貝克爾每天開來上班的標致車也不能免檢通過。
貝克爾被手下尊稱為“穆哈卜將軍”,因為他曾當了30年軍人,退役前銜至準將。作為西奈半島一名聯(lián)絡(luò)官,他曾在埃及軍方斡旋巴以和談時負責三方及多國部隊之間的聯(lián)絡(luò)工作。軍方出身的埃及總統(tǒng)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掌管軍隊情報工作時,貝克爾正是其手下。相對軍旅生涯,度假村安保這份新差事在貝克爾看來是“小菜一碟”。
按他的說法,塔巴高地所在的西奈半島共6.1萬平方公里,只有毗鄰加沙地帶一塊大約800平方公里的地方才是“真正危險的地區(qū)”。
然而,普通游客可不敢這么想。西奈半島被視為伊斯蘭極端組織滲透極深的危險地帶,而這里本來是德國人最愛的國外度假目的地之一,而德國外交部2013年8月發(fā)布針對埃及部分景區(qū)的旅游警告。
貝克爾希望歐洲游客對西奈、對埃及的安全局勢恢復信心。“巴黎發(fā)生恐怖襲擊后,德國外交部發(fā)布針對法國的旅游警告了嗎?美國奧蘭多屠殺事件后,有人建議別去佛羅里達州嗎?這就是西方的雙重標準!”他覺得不公平。
去年開始,很多西方國家取消了飛往西奈半島門戶沙姆沙伊赫的航班,塔巴高地目前僅有一家酒店仍在運營。貝克爾頂頭上司是德國人喬基姆·施密特,奧拉斯科姆集團負責酒店與度假村業(yè)務(wù)的副總裁。施密特最近特地趕來塔巴,和貝克爾及其他度假村酒店管理人員開了一場會,商討如何加強安保、讓游客放心回歸。
貝克爾向施密特匯報:新購置的40個監(jiān)控攝像頭已安裝到位,正進行聯(lián)網(wǎng)工作;新買的俄羅斯產(chǎn)爆炸物探測儀雖價格不菲但效果很好,建議多買一批,取代度假村各入口處的嗅探犬,因為前者可24小時工作、無須休息。施密特批準了這一提議。
施密特看了下酒店預訂情況:不錯,來自約旦的訂單多了些。他相信不久,俄羅斯和德國游客也會開始回歸。
不過,德國外交部網(wǎng)站上針對埃及的旅游警告還沒撤掉:“強烈建議不要前往西奈半島北部和埃及與以色列邊界地區(qū)。塔巴度假區(qū)也在此范圍內(nèi)?!边@種官方警告,足以影響普通游客的選擇。
【出境游轉(zhuǎn)國內(nèi)游】
德國的科斯洛夫斯基夫婦都是利德爾連鎖超市的普通員工。他倆深愛出境游,數(shù)年來足跡遍布歐洲,也去過阿布扎比和馬爾代夫。今年他們原本計劃去土耳其,可能是伊斯坦布爾或安塔利亞。然而最后,他們改了主意。
他們選擇了費馬恩島,這個波羅的海小島,據(jù)說是德國日照時間最長的地方,從他們家開車400公里可到。從出境游轉(zhuǎn)向國內(nèi)游,是許多德國人近來的共同選擇。德國各海濱度假村基本爆滿。不僅德國人,歐洲游客對傳統(tǒng)度假地安全局勢的擔憂和恐懼正在蔓延,讓突尼斯的酒店紛紛倒閉、土耳其旅游收入銳減。
用西爾克·科斯洛夫斯基的話說,她不希望自己在外國旅游時,當?shù)厝私哟爸皇且驗橛慰湍軒硎杖搿?,而不是真心歡迎她的到來。
旅游業(yè)本是全球化的縮影。許多像科斯洛夫斯基一樣的普通歐洲人乘坐迪拜或新加坡的廉價航空,前往泰國普吉度假;當?shù)貪撍叹氁苍S是來自馬來西亞的穆斯林,娶了泰國佛教徒當妻子;晚上,大家一起喝荷蘭啤酒、吃德式烤豬排。
很多最受歐洲人歡迎的旅游目的地其實都潛藏安全風險,政治斗爭、宗教極端主義或貧窮引發(fā)的仇恨和動蕩可能隨時爆發(fā)。不過一般情況下,游客們并不關(guān)心這些國家的真實狀況。
旅游業(yè)安全顧問彼得·赫貝爾說,游客們追求的是“簡單”,他們想逃脫日常生活帶給他們的壓力和憤怒,也希望在異國他鄉(xiāng)感受友善。2004年印度洋海嘯造成的傷亡比任何一次恐怖襲擊都要慘重,但那是天災(zāi),恐怖襲擊卻是人為的邪惡。誰也不想去到異國度假,卻被當成敵人。
從數(shù)據(jù)上來說,在異國他鄉(xiāng)成為恐怖襲擊受害者是極小概率事件,趕往機場路上遭遇車禍或在航站樓排隊等候安檢時心臟病發(fā)作的幾率要高得多。按照風險測算專家的標準,死于恐怖襲擊的風險相當于被樹上掉下的椰子砸中身亡的風險,后者一年致死150人。站在懸崖邊上拿手機自拍時掉下懸崖大概也是這個風險系數(shù)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