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看片,国产欧美三级,91综合久久久久婷婷,91大神在线观看视频,狠狠色网站,亚洲国产成人资源在线软件,午夜色站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法治頻道>>法治>>正文
遏制校園欺凌的“法”與“情”
2016年12月29日 10時32分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丁小溪、胡浩)最高人民檢察院28日舉行“依法履行檢察職能,積極參與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發(fā)布會,建議包括司法機關在內的社會各界共同遏制校園欺凌和暴力,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數(shù)據(jù)顯示,2016年1月至11月,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提請批準逮捕的校園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881人,經審查,批準逮捕1114人,不批準逮捕759人;受理移送審查起訴3697人,經審查,起訴2337人,不起訴650人。

面對禁而不絕的校園欺凌,如何明確“法律邊界和行為底線”?如何讓全社會共同行動,對校園欺凌說不?檢察官和教育專家從“法”與“情”的角度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如何界定“校園欺凌”“校園暴力”?

北京海淀區(qū)中關村二小日前發(fā)生的“校園欺凌”一事引發(fā)社會熱議,校園欺凌與校園暴力行為再次進入公眾視野。校方和家長曾在是否將此事定義為“校園欺凌”存在分歧。在這個問題上,最高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史衛(wèi)忠認為,嚴格來講,“校園欺凌”或者“校園暴力”不是法律用語。根據(jù)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fā)的《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校園欺凌事件指的是“發(fā)生在學生之間蓄意或者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傷害的”事件。

史衛(wèi)忠介紹說,根據(jù)校園欺凌和暴力行為嚴重程度,可以分為違規(guī)、違法行為和刑事犯罪。校園欺凌和暴力達到一定嚴重程度涉嫌犯罪的,可能適用的有多個具體罪名,如故意傷害、尋釁滋事、聚眾斗毆等。檢察機關在辦案中,是根據(jù)案件事實,包括行為人的主觀故意、客觀行為、情節(jié)和危害后果等方面,按照法定標準來認定校園欺凌和暴力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構成何種犯罪。

比如,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學生使用輕微暴力或者威脅,強行索要其他學生隨身攜帶的生活、學習用品或者錢財數(shù)量不大,且未造成一定危害后果的,不認為是犯罪;對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學生出于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或者尋求精神刺激,多次對其他學生強拿硬要,擾亂學校及其他公共場所秩序,情節(jié)嚴重的,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近年查辦的校園欺凌案件具有什么特點?

校園欺凌和暴力行為違法與犯罪交織,情況較為復雜。從近期檢察機關辦理的案件情況來看,存在以下特點:

一是涉案罪名相對集中,主要集中在故意傷害、尋釁滋事、搶劫、聚眾斗毆等幾類,其中傷害類和侵財類案件所占比重較大。

二是在涉案主體方面,性別上,校園暴力以男性為主,女性中學生涉及聚眾暴力傷害犯罪成為新的增長點;中學生在涉罪未成年人中占比較高。

三是作案手法上,作案動機的簡單性和突發(fā)性明顯,拉幫結派,恃強凌弱現(xiàn)象較為突出。以陜西西安臨潼區(qū)檢察院所辦案件為例,因碰撞、口角、玩笑,甚至眼神、微小日常摩擦事件引起的糾紛占48.6%,經濟、感情糾紛占37.5%。

盡管引發(fā)校園欺凌的通常都是日常小事,但卻不能將其當成“玩笑”一笑了之。

“過去公眾更加關注欺凌暴力對受害者身體層面的負面影響;而現(xiàn)在必須看到的是,欺凌暴力會在軀體、認知、行為、能力和情緒社會性等各方面廣泛影響個體成長和發(fā)展。”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咨詢師裴濤說。

如何防治校園欺凌和暴力?

檢察機關在參與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工作時是如何平衡“法”與“情”的呢?讓我們通過兩個案例簡要了解一下。

[案例1]教育挽救“惡逆變”犯罪少年

甘肅省某高三學生高某某看到同學將自己的照片“丑化”并在網上發(fā)布,氣惱之下,購買了溴敵隆毒鼠藥投入本班飲用水的保溫桶中,但并未造成人員傷亡。檢察機關了解到,高某某因性格內向,長期遭受同學的欺凌無法排解,故采取極端方式報復,遂聘請專業(yè)人員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和干預。

[點評]本案中,高某某因遭遇長期的校園欺凌而產生嚴重心理問題,導致其最終采取極端手段,以暴制暴,由一名校園欺凌的受害人“惡逆變”為加害者。檢察機關堅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針,組織專業(yè)力量進行心理干預,慎重作出不捕不訴決定,助其消除心理危機,走上健康成長的道路。

[案例2]“寬嚴相濟”處理涉罪未成年人

周某飛等6人因沉迷網絡,多次采取語言威脅、持刀威脅等方式,在重慶3所中學附近及網吧周邊搶劫過往學生的財物。檢察機關結合6人的年齡大小、是否持刀來區(qū)分其在搶劫犯罪中的主觀惡性、作用大小,是否具備監(jiān)管幫教條件等,分別給予不同的處罰。

[點評]對于未成年人在校園周邊實施的搶劫犯罪,如何在教育挽救和懲治保障之間尋求平衡,是辦理校園周邊暴力案件的重要內容。最高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主任張志杰認為,在辦理此類案件時,應做到“寬容不縱容,關愛又嚴管”。一方面對于罪行輕微,屬于初犯、偶犯的涉罪學生依法從寬處理,為他們回歸社會預留通道;另一方面對于性質、情節(jié)惡劣,后果嚴重的案件,堅決依法懲處,加強警示教育。

學校和家庭應發(fā)揮何種作用?

校園欺凌和暴力是一個社會現(xiàn)象,是多種不良社會因素作用的結果,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包括司法機關在內的各方力量齊心協(xié)力加以防治。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石中英認為,學生欺凌問題首先還是一個教育問題。這一行為的發(fā)生本身說明學校中人際關系特別是學生間關系的變質,預示著校園人際關系特別是學生間關系的危機。因此,要切實加強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法治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從小知禮儀、明是非、守規(guī)矩,做到珍愛生命、尊重他人、不恃強凌弱。

此外,史衛(wèi)忠認為,學校應嚴格日常安全管理,健全應急處置預案,注重家校溝通,對可能的欺凌和暴力行為早發(fā)現(xiàn)、早預防、早控制。

對于家長,裴濤建議,要從源頭上防治孩子欺凌暴力行為的養(yǎng)成。從法律上說,家長是孩子的監(jiān)護人;從心理行為上說,父母是孩子模仿學習的第一對象。因此,家長首先要樹立對欺凌暴力的正確認知,掌握合理的應對方法,成為孩子合格的榜樣。

史衛(wèi)忠認為,家長要與孩子多溝通,盡早關注并發(fā)現(xiàn)孩子的異常,及時干預。當孩子不幸受到傷害時,要冷靜處理,既不要漠不關心,也不要反應過度。一切要從恢復孩子身心健康和正常學習狀態(tài)出發(fā),與學校和對方家長進行溝通,理性解決。

裴濤說,學生欺凌的防治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不僅要給施暴者以強烈的暗示——欺凌暴力必將無處容身、無所遁形;更要給廣大少年兒童和家長極強的安全感和力量,讓未成年人在積極平和的心態(tài)中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盧相汀)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